圓桶飼養的中蜂, 并不完全意味著讓它們自生自滅, 相反,在順其自然、適度整理的情況下, 讓桶養中蜂取得穩定、較高的效益, 這就是筆者采用的 “老蜂桶新養法”。
1.蜂桶新養法的思路
西方蜜蜂引入我國之后, 養中蜂也就照葫蘆畫瓢似地跟了起來, 但用飼養西方蜜蜂的方法飼養中蜂在群勢和生產性能上不盡人意, 使得國人對土生土長中蜂的飼養管理倒成了難題。其實飼養中蜂并沒有深不可測的技術, 因中蜂是具有較強生命力的蜂種,在無人侍弄的情況下生存得很好。按飼養西方蜜蜂的方法飼養中蜂, 蜂巢被人為壓扁,蜂群熱量損失快, 削弱了蜜蜂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再者, 蜂王要具備一定產卵力, 才能維持一定群勢,扁形蜂巢巢房大部分用來育子, 在流蜜季節無地方貯蜜,常見到 “ 有滿箱蜂卻沒有兩脾蜜”的情況。半球形蜂巢是中蜂生存的根本要求, 是增加蜂蜜產量的可靠保證,只有遵循中華蜜蜂的生存規律, 才能使蜜蜂為人類作出貢獻。
2.方法
2.1 蜂桶的使用
如用舊飯甑或其他木桶, 容量最好要有大籮筐那么大,小了會制約蜂群發展。在距桶口 2 cm處,釘上一圈用火加熱后彎曲的竹條用來支撐巢框; 如用其他木桶( 箱), 也要像活框蜂箱一樣在箱口上沿釘上木條以支撐巢框; 如有現成的意蜂蜂箱,應加上繼箱, 或將平箱加高 10cm , 這樣才能增加容量。底部要求平滑無縫, 用清漆涂刷桶 ( 箱) 底, 以預防巢蟲危害。巢門開在上部,可有效縮短進巢路線, 便于蜜蜂守護巢門, 對阻止巢蟲進巢有一定作用。至于人們認為巢門開在蜂巢下部,利于蜜蜂清除巢內垃圾, 這只是一個方面, 我覺得開在底部的巢門, 因蜂群熱量的向上性,空氣對流, 會導致蜂巢內部保濕性差, 干燥的環境易生巢蟲。
2.2 巢框的制作
“老蜂桶新養法”使用的 “巢框”只是一根用木條或竹條做成的上梁, 寬度為 2.5 cm , 厚度 1.0~1.5cm , 巢框長度根據蜂桶內徑及巢脾位置而定。用此法養蜂無需調脾、互換, 不用搖蜜機取蜜, 巢框長度由中向邊逐漸縮短。制作材料最好不用松木, 因為松木易遭巢蟲蛀, 可用椿木或其他雜木。
2.3 巢脾上框
因巢脾上框應與取蜜同步進行, 故具體做法在“取蜜”一節中介紹, 巢脾上框后仍放回原箱。如收取自然分蜂團, 需在原群割取一幼蟲脾,用鐵皮爪 ( 用長 10~15 cm , 寬 2 cm 鐵皮, 在一端剪成1.5 cm 的梳狀齒, 折成 “] ”狀, 使用時齒端按入巢脾,無齒端鉤掛于巢框上梁) 將脾鉤掛于上框梁放入蜂桶, 其他空處按 1 cm 間隙放上 “巢框”,將蜂團抖進桶后迅速蓋上覆布并用線將布捆扎在桶上以防蜜蜂飛出。關閉巢門一晝夜待蜜蜂修復巢脾后再打開巢門。如沒有修復, 打開巢門蜜蜂還要飛逃。如有現成的幼蟲脾, 蜂團抖入后即可打開巢門,如沒有子脾作戀巢誘引, 蜂團抖入后多數要飛逃。
2.4 取蜜
中蜂有中等以上蜜源就可取蜜。選擇晴天的中午,準備 1 只空桶, 把要取的蜜脾放入空桶內; 提蜜脾將蜂抖入原桶, 脫凈蜂的脾放在比脾稍大的木板上,用刀沿框梁把脾割下, 再沿子圈上部用刀整齊地將脾一分為二, 子脾用鐵皮爪鉤掛在原先巢框上放入原群內讓蜜蜂修復。用同一方法把要割的脾割完。割下的蜜脾放入桶內用棍攪爛, 在桶口上蒙上紗布并用線扎緊, 將桶倒置在架了兩根木條的大盆上滴濾一夜即可得純蜜, 脾渣于夜晚放在巢門處讓蜜蜂把蜜舔食干凈。
2.5 平時管理
巢脾既是蜜蜂生兒育女的搖籃, 也是滋生病毒和巢蟲的場所, 割脾取蜜, 能使巢脾得到不斷更新,刺激蜜蜂興奮, 能顯著減少巢蟲和其他幼蟲病的發生。
我地的養蜂戶只要在春季的油菜花期及初冬的山花期分別割取一次蜜, 平時無需管理, 蜂群一般都能正常生存。在干燥易滋生巢蟲季節沿蜂路撒 2 次 “巢蟲凈”, 防蟲效果更為理想。
綜上所述, 在相同蜜源和相同技術條件下,以一個油菜蜜源為例, 因中蜂難以做到無蟲化取蜜,所以活框蜂箱飼養的中蜂巢脾, 絕大多數被子房占用, 只有接近巢框上梁有 3~8 cm 的蜜帶; 一個 8 框的蜂群一次取蜜 3~4 kg 。我地陰雨天多, 一個花期能取上兩次蜜也就算好的了, 2 次取蜜共 8 kg ; 采用桶養中蜂, 因巢脾寬大,一個中等群一次可取蜜 10 kg , 大群可取蜜 15~20 kg , 比活框蜂箱飼養產蜜量高, 管理時間少, 蜂群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