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犀的起源與分布
草木犀在世界上已廣泛分布,作為一種常見栽培牧草或綠肥作物,它的營養價值豐富,適口性很好,所以在我國也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牧草。草木屬于豆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多分布于東北、華南、西南、西北各地,人工栽培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肅、寧夏、陜西、遼寧等第,野生資源主要在四川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草木犀的花期時間
草木犀的花期因各地氣候不同而不同,但總的來說,草木犀花期比其它牧草要早半個多月,花期也比較長,多集中在5~9月開花,花期20-35天。1個花期每個生產群(意蜂)可產草木犀蜜約40-60斤,豐產時每個生產群的產蜜量也可以達到80斤以上。
每株的長梗上都長著30~60朵的黃色小花,是很好的蜜源植物。草木犀還是改良草地、建立山地草場的良好草種,可以作綠肥使用。在低產地區與糧食作物輪種,可以大幅度提高全周期產量和經濟收入;在復種指數高的地區可與中耕糧食、棉花、油料等作物間套種植,生產飼草或綠肥。又因花蜜多,還是很好蜜源植物,其秸稈可作燃料。
草木犀的常見種類
①白花草木犀(M.albus),二年生,20世紀60年代廣泛栽培于北方各地;
②黃花草木犀(M.officinalis),二年生,原產歐洲,西藏、四川地區有野生;
③香草木犀(M.suaveoleus),又名野草木犀,多為一年生,原產四川等地,抗逆性強;
④細齒草木犀(M.dentatus),又名無味草木犀,一年生,原產地中海,飼用適口性好;
⑤印度草木犀(M.indica)。一年生或二年生,廣西、云南、貴州等地用作稻田冬綠肥栽培;
⑥伏爾加草木犀(M.volgicus)。原產蘇聯,20世紀70年代引進中國試種。栽培的其他一年生白花草木犀和黃花草木犀,均系二年生的變種。
總的來說,由于草木犀具有多種用途和抗逆性強、產量高的特點,在養蜂業是很好的蜜源植物,被譽為是“寶貝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