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蜂螨是每個養蜂人每年必須做的工作之一,蜂螨防治的成敗與否是養蜂生產的重要環節,蜂螨有大小蜂螨之分,一般在高寒地區7—9月螨害最嚴重,隨著春繁結束,蜂群不斷壯大,給蜂螨提供了生存所需的營養條件和隱蔽的場所,大小蜂螨的寄生率也與時俱增,如果不加以防患,就會有大量的傷殘幼蜜蜂出現,導致蜂群群勢迅速下降,造成蜂群秋繁不利,無法越冬或整群死亡。
使蜂螨數量迅速增多的因素有多種,一是雄蜂無群界,為蜂螨向全場或臨近的蜂場傳播創造了條件,造成交叉感染;二是盜蜂,本場互盜和與它場互盜,給各群蜂螨擴張蔓延提供了條件,再加上其春季治螨不徹底,使得夏末秋季蜂螨成災,難以控制。實踐證明,防治蜂螨一定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原則,針對發生的原因、時期,多管齊下,防治蜂螨才能不受螨害,才能養強群。
生物學特性
蜂螨屬于節肢動物門,蜱螨目,厲螨科,是蜜蜂的體外寄生蟲。蜂螨一生只能在蜜蜂繁殖期巢房內繁殖。在蜜蜂未封蓋的幼蟲房中產卵,繁殖于封蓋幼蟲房中,寄生于幼蟲、蛹及成蜂體上,吸取血淋巴。大小蜂螨都在巢房內繁殖,小蜂螨在每年6~7月暴發。大蜂螨可常年寄生在群內和工蜂體上,能同工蜂同時越冬,壽命比工蜂長。大小蜂螨繁殖后代都是以吸食蜜蜂幼蟲體液為營養依靠蜂蛹蠟蓋作保護,都與蜂群同步繁殖,蜂群停止育子而大小蜂螨也停止育子。大小蜂螨有不同的生物學特性,大蜂螨吸食成蜂的體液作營養,能長期寄生在成蜂體上,而小蜂螨只能在蜂體上存活2天左右。大小蜂螨都有怕光性、畏震性。小蜂螨體小而腿長爬行快,小蜂螨只能吸食蜜蜂大幼蟲和蛹的體液,不能吸食成蜂的體液,所以小蜂螨在成蜂體上只能存活2天左右,小蜂螨從卵發育為成螨再到自然死亡,能存活10天左右,所以治小蜂螨必須斷子最好。
檢查蜂螨的方法
箱外觀察,發現有幼蜂出現爬蜂和殘傷應考慮是否是螨害;查看封蓋子脾,抖蜂如果是花子,房蓋低下,上有小孔說明有小蜂螨,如挑開房蓋在強光下,敲擊框梁,看到螨蟲快速亂爬,躲藏避光,說明是小蜂螨;觀察工蜂體表是否有寄生大蜂螨或割開雄蜂房查看幼蟲體上是否有蜂螨,都可直觀查看到。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春繁期在子脾未封蓋前,抓住好天氣(氣溫12℃上),應對蜂群認真治螨,不要發現感染蜂螨幼蜂為傷殘再治為時已晚,顯然應以防為主,盡管進行了治螨預防工作,但蜂螨還是存在的,在防治蜂螨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綜合防治,要以化學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結合。
化學防治
是指采用一定的藥劑對蜂脾噴藥或用藥粉撒在蜂路、箱底和巢門等處,以達到殺蜂螨的作用,此方法方便快捷,防治效果好,但成本高,長期使用蜂螨易產生抗藥性,用藥掌握不好易傷蜂和傷子,污染蜂產品,但是也是目前治螨不可缺少的治螨方法之一。
物理防治
是在防治蜂螨的過程中,全年不用藥劑,而是根據大小蜂螨的生物學特性,人為地采取一定措施來防治蜂螨的方法,如大蜂螨喜歡在雄蜂的幼蟲房內寄生,割除雄蜂蛹,能大大減少大蜂螨的生存空間和減少蜂螨的繁殖數量,控制寄生率的目的。而大蜂螨除了寄生在幼蟲巢房內,還同時寄生在成蜂體表上。養蜂人通過目測方法,確定大蜂螨寄生數量,而小蜂螨只寄生在幼蟲巢房內,不寄生在成蜂體上,根據小蜂螨這一生物學特性,可通過短時期給蜂群斷子,來切斷小蜂螨的目的,物理法治螨可以克服化學法治螨的不足,但除雄蜂蛹和短時期斷子會影響蜂群正常的生活秩序和蜂齡結構,并且操作起來費工耗時。
交替用藥
主要是防止蜂螨產生抗藥性。防治蜂螨的藥劑(粉)有多種,有水劑、粉劑、螨撲、氣霧劑、煙劑,因此在用藥時一定不能長時間使用同一種藥物,而要將多種藥劑交替進行使用。在幾十年的治螨過程中采取全年分3階段治螨,不管有螨和無螨都在不同季節進行防治,收效良好,從未受螨害。 (1)春繁前無子期治螨。 (2)夏末秋初有子期連續治螨。 (3)秋末無子期治螨。
總結為全年早晚無子期治螨,采用水劑、氣霧劑、粉劑,這時蜂螨全部暴露在工蜂體表上,此時治螨比較徹底,確保春繁和安全越冬。
而夏末秋初,帶子治螨采用螨撲每周1次連續3次,治螨主要是控制蜂螨的寄生率,減少對秋繁越冬蜂的危害,保證越冬群勢和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