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初步統計,已被利用的蜜源植物約有近萬種。中國的 1.066億公頃耕地上,約有蜜源作物0.3億公頃;在0.7億公 頃的森林中,有許多能為蜜蜂提供優質蜜、粉的樹種;在 3.3億公頃草原上,廣為分布品種繁多的牧草蜜源。中國幅 員遼闊,各類蜜源分布極廣,四季均有花開,轉地蜂群常年 可以來蜜。現就按一些主要蜜源植物分布狀況劃區敘述。
1、荊條 (Vites negundo L. var. heterophylla(Franch.)Rehd.)
別名荊柴、荊棵,為馬鞭草科落葉灌木。荊條在中國的 華北、東北南部、西南及長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集中在河 北、北京、山西、山東、河南及遼寧南部。分布在長江以南 的黃荊在部分地區已由輔助蜜源成為主要蜜源。
多數地區的荊條花期從6月上、中旬到7月中下旬,氣候或年份差異,前后相差十多天。北方的荊條泌蜜適溫25 ~28℃,南方30~32℃。一般年群產蜜15~30kg。
2、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
別名洋槐,豆科落葉喬木。19世紀初由歐洲傳入中國山東青島,后沿膠濟鐵路向西 蔓延。在全國的分布廣泛,種植面積大,泌蜜豐富,蜜質優良,是夏季的主要蜜源之 一。
刺槐適應性強,耐干旱瘠薄,適合生長在年降水500~900mm的黃河中下游流域 各省。集中生長區為山東、河北、河南、陜西、遼寧、北京等 6省、市;其次為江蘇、 安徽、山西、甘肅、天津等省市及湖北西北部。分布帶為北緯23~46°,東經86~ 124°。據11個省市的不完全統計,總面積達100多萬公頃。
刺槐開花既有南北差異,又有垂直地勢的區別。始花期在長江流域為4月下旬, 黃河流域為5月上旬,西北地區約 5月中旬,始花期由南向北推遲。刺槐的始花期還有 從內陸向海濱延遲的規律,如遼東半島的大連市金州區,與北京幾乎處于同一緯度,但 比北京的始花期晚半個多月。刺槐的花期約10天,而山區的花期交錯,前后可達20多 天之久。刺槐花期正逢中國西南季風盛行之際,風是影響泌蜜的主要因素。干燥酷熱的 西南風能使花朵萎蔫,花期縮短。刺槐泌蜜的適宜氣溫為22℃以上。
凡采刺槐的蜂場,多利用緯度、地勢形成的花期差異,爭取在一個月內轉地2~3 次,每次每群蜂可產10~20kg蜜,整個刺槐花期可產蜜30~75kg。
3、棗(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inermis (Bunge) Rehd.)
別名紅棗、大棗,為鼠李科落葉喬木。其適應性很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大致分 布在北緯23~42℃之間。除東北和青藏高原外,大部分省區均有栽培,以華北地區的 河南、河北、山西及與華北接壤的山東等省最為集中。主產區的棗樹始花為5月下旬或 6月上旬,花期長25~30天,為高溫型泌蜜植物,泌蜜適溫25~33℃。棗的幼樹開花10年生樹始進入盛花期,20~50年樹花朵密,泌蜜量大。正常年景每群蜂可產蜜 10~25kg。
棗花蜜中含有的生物堿,對蜜蜂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毒,被稱之為“棗花病”或“五 月病”;加上棗花缺粉,花期氣溫高,天氣干旱,傷蜂較重。采棗花的蜂群群勢會有所削弱。
4、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別名蕪苔。是中國栽培面積最大、分布最廣、花期長、蜜粉極其豐富的蜜源作 物。全國共有613萬多公頃。分布于四川、廣東、廣西、福建、云南、貴州、湖南、湖 北、江西、江蘇、浙江、上海、安徽、山東、河南、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黑龍 江、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油萊均有可供采蜜 的放蜂場地。
中國的油菜分三種類型:白菜型植株矮小,分蘗性強;芥菜型植株稍大,薄;甘藍型植株高大,葉片厚而大。同一種植區內,白菜型油菜花期最早,芥菜型稍 后,甘藍型最遲。按照緯度位置,北回歸線及其以南的白菜型油菜始花在12月至翌年 1 月,長江以南約1~2月開花,華北4~5月,西北5~6月。芥菜型和甘藍型油菜在長江 及其以南地區3~4月,西北和東北6~7月。
油菜花期約25~30天,品種較多的種植區花期可延續40天左右。花期氣溫12 20℃,開花前1~2天,如遇氣溫高,花數多而整齊;氣溫降至10℃以下,花數明顯減 少;5℃以下則多數不開花。油菜花期的相對濕度以70%~80%為宜,如果降至60%以 下或上升到94%以上,均不利于開花泌蜜。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觀測,油菜花蜜含糖量早晨約10%,中午60%,最 高可達64.5%,平均為28.65%。一朵花的花粉多的達7.05萬粒,少的3萬粒,平均4.76 萬粒。油菜花期常因粉多壓縮產卵圈。
一個油菜花期的強群可采蜜10~30kg,最高可達40~50kg。
5、荔枝( Litchi chinensis )
為無患子科的常綠喬木。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廣西、臺灣、海南等省區,四川、云南也有少量栽培。早熟品種的花期在2月上旬至3月中旬,中熟品種3月上旬至4 月上旬,晚熟品種3月下旬至4月中旬。因受年份和氣候影響,花期遲早變化較大。又因大小年明顯,一般年群產蜜10~20kg,豐年30~40kg,歉年5~10kg。基本呈“豐一 歉一平”的規律。
6、龍眼(Dimocarpus longan )
別名桂圓,為無患子科常綠喬木。全國栽培約20~30萬公頃,我國是世界上栽培面積最大的國家。以福建省種植最多,其次是廣東、廣西、四川。
龍眼花期比荔枝晚,海南3月中旬至4月中旬,廣西4月中旬至5月上旬,福建5月上 旬至6月上旬。泌蜜適宜溫度25~26℃,夜間氣溫20℃以上,開花泌蜜的大、小年極明顯,一般年景,主產區群均產蜜20~30kg,一般地區10~ 15kg。
7、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
別名紅花草、紅花、草子,豆科一年生草本作物,主要用作綠肥或青飼料。集中 分布于北緯24~35°,東經103~122°的廣大水稻產區。以長江中下游流域的江西、湖 南、湖北、安徽、浙江5個省為最多,其次是江蘇、廣東、廣西、四川、福建、河南、 貴州、上海 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總面積約660多萬公頃。紫云英喜生于溫暖濕潤 氣候和保肥爽水的砂質土壤,要求土壤酸度為pH5.5~7.5。生長期忌漬怕旱。
紫云英始花期在廣東、廣西約1月下旬,湖南、江西3月中旬,湖北、安徽、江蘇4 月上旬,河南4月下旬。花期長達20多天。紫云英早上開花,數量隨氣溫升高而逐漸增 多,下午4時達到最高峰;晚上花冠閉合,開花甚少。溫度在20~22℃時開始泌蜜,25 ~30℃時泌蜜最多,超過37℃泌蜜減少。若花期相對濕度80%以下,有一定的光照, 更有利于開花和泌蜜。長江中下游流域省區的紫云英易受陰雨威脅,若花期內連晴10 天以上則可獲得豐收或大豐收。大風之后停止泌蜜,需 2天后才能恢復正常。
紫云英的蜜、粉豐富,特別是該花期的蜂群經早春繁殖,又通過油菜花期復壯, 群勢強壯。一個花期每群蜂可產蜜20~30kg,高產群40kg以上。
8、椴樹(Tilia spp.)
椴樹科落葉喬木,多生長于闊葉混交林中,垂直分布于海拔200~1200m的山坡 上,分為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和糠椴(Tilia mandschurica Rupr. et Maxim.)2 種。紫椴又稱小葉椴,糠椴又稱大葉椴。
椴樹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的長白山區、小興安嶺和完達山區,河北、山西等省也 有少量分布。
紫椴花期在7月上旬至中旬,最早年份為 6月26曰;糠椴花期在7月中旬至下旬。 兩種椴樹的交錯花期20多天。泌蜜適溫為22~25℃。椴樹的蜜腺為暴露型,有利于蜜 蜂采蜜。泌蜜受氣候影響較大,若花前干旱、蕾期受凍害或蟲害、開花后遇連陰雨,均會使松樹蜜減產。
椴樹開花泌蜜有明顯的大小年,通常大年花多、泌蜜多、花期長;小年則反之。 一般年每群蜂產蜜20~30kg,豐年可達50kg以上。在連續高溫、高濕的天氣,一個強 群在盛花期每天可產蜜10~15kg。
9、向曰葵(Helianthus annuus L.)
別名葵花、轉曰蓮、朝陽花。菊科,一年生草本油料作物。是中國在70年代以后發 展起來的新蜜源,總面積約79萬多公頃,主要產區是黑龍江、遼寧、吉林以及內蒙 古、新疆、寧夏等省、自治區。
不同地區的向曰葵開花時間不一,黑龍江省約在 7月下旬至8月下旬;遼寧省、內 蒙古自治區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油用向曰葵花期比食用品種花期遲7~lo天。泌蜜適 宜溫度為20~30℃。向曰葵花期較長,蜜、粉豐富,花蜜含糖量高,利于蜂群采集與 繁殖。一般年每群蜂可產蜜10~20kg,豐年達30~40kg,1980年黑龍江省拜泉縣三道鎮吳寶琳蜂場曾創造了群產110kg的紀錄。若花期天氣干旱、土壤缺水時,只能提供 花粉,很少泌蜜。
向曰葵是中國東北和西北秋季的主要蜜源之一。在東北采完松樹蜜的蜂場,一部 分轉入胡枝子場地,另一部分則利用向曰葵的花期差異,由北向南轉地兩次,以繁殖越冬蜂和增加蜂蜜產量及飼料貯備。
10、蕎麥(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
別名三角麥。蓼科一年生草本農作物,是中國秋末的一個大宗蜜源。全國大部分 地區都有分布,以西北的甘肅、陜西、寧夏、內蒙古種植最多,總面積約60多萬公 頃。蕎麥的花期30天,泌蜜適宜溫度為25~30℃,相對濕度80%以上。東北與西北地 區的花期均在8月上、中旬,華南和西南地區在10月上旬。在西北地區采蕎麥蜜的蜂 場,除留足飼料外,還能獲取商品蜜20~50kg。
1979年以來,由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耕作制度的變化,長江、華南一帶的蕎麥老產區面積大大減少,西南山區和西北仍維持原狀。
11、烏桕(Sapium sebiferum (L.) Roxb.)
別名木梓、木蠟樹、卷子,為大戟科落葉喬木。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北、湖南、川 東、皖西、贛南等地,福建、浙江等省也有一定面積。主產區的花期在6月上、中旬至 7月上旬,因品種和海拔高度不同,提早或推遲10多天。泌蜜適溫為25~32℃。一般5 ~7年樹齡開花,10~30年壯樹泌蜜最多。烏桕花粉足,泌蜜涌,但因秋后采烏桕籽常 砍伐樹枝,故采籽后的第二年只長葉枝而無果枝,形成花期的小年,一般年群均產蜜 20~40kg。
此外,在長江以南山區還廣泛生長著一種山烏桕(Sapium discolor (Champ.)Mueel、Arg),別名野烏桕。主要分布在江西、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省 區。5月中、下旬開花,泌蜜盛期20~25天,群均產蜜20~30kg,豐年超過50kg。
12、草木樨(Melilotus spp.)
分白香草木樨(Melilotus albus Desr.)和黃香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 (L.) (L.)Desr.]兩種,是植株高60~90cm含有特異香味的豆科牧草。在新疆、甘肅、寧 夏、陜西、內蒙古、山西、遼寧等省區均有大量分布。黃香草木樨在西北一般6~7月 開花,同—地區的白香草木樨花期要晚兩周左右。流蜜期約20天,泌蜜溫度25~ 30℃,在新疆則需要更高氣溫。其泌蜜量大,產量穩定,一般0.3公頃可放蜂一群, 群產蜜20~40kg;人工種植并有灌溉條件的草木樨,一個花期可取蜜7次。草木樨的 蜜、粉豐富,蜂群采完草木樨后,群勢能增長30%~50%。
13、棉花(Gossypium spp.)
普通栽培的有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 L.)和陸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 為錦葵科一年生草本經濟作物。 全國總面積達654萬公頃。集中在長江中下游流域、 黃河中下游流域和新疆內陸三大棉區。新疆種植的主要是海島棉(Gossypium barbabense L.),比陸地棉泌蜜量大。
棉花共分葉脈、苞葉和花內 3種蜜腺,往往開花前葉脈蜜腺先泌蜜。長江中下游 省區棉花的花期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黃河中下游各省為7月初至8月初,新疆吐魯番 為7月中旬至9月初。大流蜜期約40天,泌蜜適溫35℃,新疆棉區一般群產蜜10~30kg,最高達150kg。其他棉區因花期頻繁施用農藥,傷蜂過重,蜜源利用價值大大 降低,群產一般在10~20kg。80年代以來,全國棉花面積增長較快,部分省區積極 推廣生物防治技術,它已成為當地夏秋主要蜜源。
14、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
別名苕條、杏條,為豆科落葉灌木。中國共有胡枝子60多種,分布在全國各地,以東北最多,常和榛樹形成灌木叢。主要分布區在黑龍江省的小興安嶺和完達山脈的 淺山區,吉林省的延邊州、長春市、吉林市、四平地區,遼寧省的撫順、丹東、鐵嶺 市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錫林格勒、烏蘭察布、伊克昭3個盟;陜西、河北、河南、山東 等省也有少量分布。胡枝子屬高溫型蜜源,泌蜜適溫25~30℃,花期從7月中、下旬 至8月中、下旬,開花泌蜜盛期20多天。在晴天高溫高濕的條件下泌蜜最多,一般年景每群蜂可產蜜10~15kg。
胡枝子花期正值秋季,常受陰雨低溫影響而減少或停止泌蜜,是不穩產的蜜源。 通常在深山區采完椴樹蜜的蜂場,就近移至淺山區采胡枝子,以恢復群勢,培養越冬 蜂,只是在好的年景能生產一部分商品蜜。
15、桉樹
花期長,流蜜量大,一般單產蜜為20~40千克,
廣東:雷州半島等地區窿緣桉5月中旬至6月下旬檸檬桉11月下旬至3月中下旬大葉 桉8月上旬至9月上旬。
16、野壩子(Elsholtzia rugulosa Hemsl.)
別名野壩蒿、皺葉香薷、狗尾巴香, 為唇形科多年生灌木狀草本植物。生于海拔1300~2800m的 荒坡、草地、道邊及灌木叢中。以云南省的西、南、中部最為集中。四川的西昌、涼山,貴州的興 義、安順等地也有分布。
野壩子大致由北往南,自山上向山下依次開花。集中分布區的云南10月上、中旬開花,泌蜜期 60大左右。氣溫17℃以上時泌蜜最涌,一般年群產蜜15~25kg,豐年達40~50kg,最高群產 75kg。即使災年,由于泌蜜期長,也能采足越冬飼料。但野壩子花粉很少。
17、柑桔(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為蕓香科常綠小喬木和灌木。適宜生長在雨量豐富、年平均氣溫為18~21℃的熱帶、亞熱帶及暖 溫帶地區。主要開花泌蜜的種類有柑、桔、橙、柚,全國面積約112.3萬公頃,居世界第二位。西起云南、貴州,東到浙江、上海,南至海南島,北到黃河以南各省都有可供蜜蜂采集的成片柑桔林 帶,面積最大的是四川省。1985年起,國家又大量投資興建川鄂兩省的“長江柑桔帶”,將幾十個適 宜栽培柑桔的縣市定為生產基地。
18、柃(Eurya spp.) 別名野桂花、山桂花,為山茶科常綠喬木或灌木。中國柃屬約有80種,其中數量多、分布廣、可 泌蜜的是短柱柃、細枝柃、細齒葉柃、翅柃、米碎花等。柃多生于疏林濕地,喜酸性土壤。集中分 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省區。
柃的花期自高緯度向低緯度、高海拔向低海拔推遲,總花期可從當年10月延至翌年2~3月。因 此,在一些地區有秋柃、冬柃和春柃之分。柃為低溫泌蜜植物,往往夜打輕霜,日出后天暖即泌蜜。在夜冷晝熱的條件下泌蜜量更大。大雪寒潮之后,只要不結冰仍能繼續開花泌蜜。西方蜜蜂只 能采秋柃,而且需要提早撤離場地,否則蜂群傷亡過大。中蜂受氣溫影響較小,產蜜量高于西方蜜 蜂。一般年景中蜂群均產蜜10~20kg,西方蜜蜂10~15kg。
19、老瓜頭(Cynanchum komarovii AI.lijinski)
別名牛心樸子、蘆心草,為蘿藦科直立半灌木,是西北半荒漠地帶的主要蜜源植物。老瓜頭耐 寒、耐旱,多生于沙漠邊緣的沙地、荒坡,垂直分布可達海拔2000m左右。生長范圍約15萬平方公里,集中分布區約66萬多公頃。著名的放蜂場地在毛烏素沙漠四周的內蒙古伊克昭盟。阿拉善盟和 寧夏中部、陜西北部、甘肅東北部的一些地區。
老瓜頭花期大致從5月下旬至 7月中旬,多數地區是從 6月初至7月中旬。盛花期35~40天。花 冠為開放式,花蕊在外面,泌蜜量大,容易采集。泌蜜的適宜溫度為28~30℃。一般年群產蜜30~ 50kg,豐年強群單產可達100kg以上。
老瓜頭花期,氣候干熱,風沙大,花粉欠缺,容易造成群勢下降的現象。
老瓜頭產區由于交通不便,僅部分得到利用,每年前往采蜜的大約有5~8萬群蜂,總產蜜量 2500~4000噸。
20、鵝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 )
別名鴨腳木、八葉五加、公母樹,為五加科常綠喬木或灌木。廣泛分布于我國熱帶和亞熱帶山區 丘陵,能放蜂采蜜的有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區。
鵝掌柴,花期約從11月上旬至翌年 1月上旬,者樹先開花,幼樹稍遲。由十花期正值隆冬,有低溫或寒潮出現,既影響泌蜜,也影響蜂群采集,尤其是西方蜜蜂,常因飛出采集而凍僵于外,一般年景群均產蜜10~15kg,豐年40kg以上。